【安徽日报】清波绿水还复来
文章作者:印象滨湖旅投 文章来源:合肥印象滨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21-09-06 浏览次数:2994
8月30日,巢湖南淝河入湖口处,合肥市包河区印象滨湖护鱼大队的许小刚和同伴正在对湖岸线进行日常巡逻。为呵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巢湖2020年起率先实行十年禁渔,渔民出身的许小刚靠着丰富的水上驾驶经验与维修能力,和其他渔民成立了护鱼队,从昔日“捕鱼人”变身“护鱼员” ,守护着巢湖的一方生态。
合肥市包河区印象滨湖护鱼大队的许小刚和同伴正在对湖岸线进行日常巡逻。
青山环绕,水天一色。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 省城合肥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环巢湖湿地、蓝藻防控等工作为抓手,实施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持续纵深推进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巢湖水质明显改善,环湖生态持续好转。
合肥滨湖新区,巢湖岸边的绿地成为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治湖先治河,河口建湿地。近年来,合肥将十五里河、南淝河、派河等入湖河流、河口及滩涂湿地作为保护重点,加快建设环湖十大湿地,总面积达9748公顷,湿地群串起了一条环湖的“绿项链”。湿地资源记录的植物数量由2013年的211种升至275种,沿岸有记录的鸟类总数已达300多种。芦苇丛丛,香蒲挺立,绿头鸭群在水面嬉戏。每逢周末,巢湖岸边,前来观光的市民络绎不绝。
“以前味道很难闻,现在很好,湖边散步的人也多了起来”,巢湖蓝藻打捞船驾驶员尹子莲自豪地说道。家住合肥滨湖新区的她从事打捞工作9年,根据“离岸、近岸、末梢”不同水域藻情,她和其他队员们每天会对沿湖蓝藻状况进行巡查监测捕捞。 站在岸堤眺望,美景尽收眼底。
巢湖综合治理扎实推进,成效显著,目前,全湖平均水质由2015年劣Ⅴ类转为Ⅳ类,一度好转为Ⅲ类,创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日前,国家三部委公布的10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巢湖是全国唯一入选的湖泊。美丽巢湖画卷正徐徐展开,谱写着一曲“碧水蓝天、鱼跃人欢”的流域生态之歌。
8月30日,巢湖南淝河入湖口处,合肥市包河区印象滨湖护鱼大队的许小刚和同伴正在对湖岸线进行日常巡逻。为呵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巢湖2020年起率先实行十年禁渔,渔民出身的许小刚靠着丰富的水上驾驶经验与维修能力,和其他渔民成立了护鱼队,从昔日“捕鱼人”变身“护鱼员” ,守护着巢湖的一方生态。
合肥市包河区印象滨湖护鱼大队的许小刚和同伴正在对湖岸线进行日常巡逻。
青山环绕,水天一色。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 省城合肥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环巢湖湿地、蓝藻防控等工作为抓手,实施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持续纵深推进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巢湖水质明显改善,环湖生态持续好转。
合肥滨湖新区,巢湖岸边的绿地成为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治湖先治河,河口建湿地。近年来,合肥将十五里河、南淝河、派河等入湖河流、河口及滩涂湿地作为保护重点,加快建设环湖十大湿地,总面积达9748公顷,湿地群串起了一条环湖的“绿项链”。湿地资源记录的植物数量由2013年的211种升至275种,沿岸有记录的鸟类总数已达300多种。芦苇丛丛,香蒲挺立,绿头鸭群在水面嬉戏。每逢周末,巢湖岸边,前来观光的市民络绎不绝。
“以前味道很难闻,现在很好,湖边散步的人也多了起来”,巢湖蓝藻打捞船驾驶员尹子莲自豪地说道。家住合肥滨湖新区的她从事打捞工作9年,根据“离岸、近岸、末梢”不同水域藻情,她和其他队员们每天会对沿湖蓝藻状况进行巡查监测捕捞。 站在岸堤眺望,美景尽收眼底。
巢湖综合治理扎实推进,成效显著,目前,全湖平均水质由2015年劣Ⅴ类转为Ⅳ类,一度好转为Ⅲ类,创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日前,国家三部委公布的10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巢湖是全国唯一入选的湖泊。美丽巢湖画卷正徐徐展开,谱写着一曲“碧水蓝天、鱼跃人欢”的流域生态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