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彪:巢湖边上的治藻人
文章作者:印象滨湖旅投 文章来源:合肥印象滨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20-08-28 浏览次数:4390
每天清晨五点多,印象滨湖旅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方彪便开始了与蓝藻“斗争”的一天。
晒得黝黑,头戴草帽、肩挂一条毛巾、脚蹬一双雨靴,每天步数两三万,衣裳汗透好几遍……从南淝河入湖口到派河入湖口约16.8公里的湖岸线上,哪里有蓝藻、哪里有臭源,方彪就赶到哪里第一时间处置。他几乎每天都要忙到晚上九、十点钟才回家,最多时连续工作40个小时。
这样的工作强度,对年轻人来说都不容易,但这已成为今年58岁、还有两年就退休的方彪在防汛和蓝藻防控期间的日常。
冲锋在前
率千人奋战蓝藻防控一线
7月中下旬以来,受汛情和高温叠加影响,巢湖蓝藻呈爆发态势。为打好蓝藻防控攻坚战,印象滨湖旅投公司勇于担当,与德林海公司一同承担起南淝河入湖口至派河入湖口之间约16.8公里湖岸线的蓝藻打捞处理任务。
“我们印象滨湖有员工一千多人,带领这么多人的队伍打好蓝藻防控攻坚战,我必须冲在第一线。”方彪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方便深入湿地、浅滩查看蓝藻情况,即使是大晴天,方彪也总是穿着一双长筒雨靴,每天两三万步下来,脚上先后磨出了十几个水泡。“一开始觉得疼,现在穿习惯了,也感觉不到疼了。”
8月21日上午9点多,方彪又来到合肥四水厂以东约500米的湿地边,查看蓝藻治理情况。他一边啃着面包,一面查看现场施工情况。方彪患有糖尿病,血糖一直不稳定,他的车上随时准备着面包等零食,只要饿了就拿出来吃一点,防止突发低血糖眩晕症状。
“这里水系不畅,被风吹过来的蓝藻容易在这聚集生长。我们正在改造微地形,根据不同水位,种植不同的水生植物,在疏通湿地水系的同时,为各种鸟类和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在蓝藻打捞施工现场,印象滨湖组织的挖泥船正在对湿地进行微地形改造,一旁,蓝藻打捞船、导流机正在作业,处理湿地内残存的蓝藻。
“原状态”不等于“原生态”,方彪介绍,通过微地形的改造和水生生物的种植,能实现治藻、治水、生态的有机结合。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理,目前,这里的蓝藻情况已明显好转。
土洋新老
多措并举治理巢湖蓝藻
最令方彪痛心的,是汛期以来巢湖大量的入湖垃圾。方彪告诉记者,巢湖水位最高时较平时上涨了3米多,沿岸陆地上的固体废弃物和巢湖各支流汇入的水草、枯枝、垃圾等受东南风和南风影响,汇集到我区巢湖沿岸。“7月20日以来,我们总共打捞了近3万吨垃圾。这些垃圾如果不及时打捞,腐烂在水里,对巢湖水质的影响是不可想象的。”
结合公园的日常管养,印象滨湖公司购买了专业的破碎机,对打捞上来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破碎堆肥后,作为有机肥循环利用,起到改良土壤和节约成本的作用。“今后,我们还将研究如何将打捞上来的蓝藻处理成可供绿化使用的有机肥料,实现蓝藻打捞和园林绿化的有机结合。”方彪说。
为打好蓝藻防控攻坚战,根据相关专家意见,方彪带领印象滨湖公司一千多名员工,采取人工+机械、“搅”“捞”结合等多种方式打捞处理蓝藻。控藻船、曝气船、挖泥船、冲锋舟、藻水分离车、移动式高压控藻泵等一百多台船只车辆设备投入蓝藻治理。“不管是土办法、洋办法、新办法还是老办法,只要对蓝藻防控有利的,我们应用尽用。”
“等巢湖水位降到10.5米以下后,我们和德林海公司将立即组织抢修设施设备,巢湖沿岸原有的24个控藻平台可以源源不断向塘西河、派河藻水分离站输送藻水进行处理,原有的3口深井控藻平台也将恢复使用。”方彪介绍,这些蓝藻处理设施设备投入使用后,每天可处理藻水30万吨左右,让巢湖沿岸包河段的蓝藻处理更高效。
“人生短暂、不断夯实、努力前行、完成使命。”这是方彪在多年基层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感悟。在方彪看来,尽管基层工作繁杂辛苦,但是做这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时,自己感到幸福开心,也更好地完成了使命。
每天清晨五点多,印象滨湖旅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方彪便开始了与蓝藻“斗争”的一天。
晒得黝黑,头戴草帽、肩挂一条毛巾、脚蹬一双雨靴,每天步数两三万,衣裳汗透好几遍……从南淝河入湖口到派河入湖口约16.8公里的湖岸线上,哪里有蓝藻、哪里有臭源,方彪就赶到哪里第一时间处置。他几乎每天都要忙到晚上九、十点钟才回家,最多时连续工作40个小时。
这样的工作强度,对年轻人来说都不容易,但这已成为今年58岁、还有两年就退休的方彪在防汛和蓝藻防控期间的日常。
冲锋在前
率千人奋战蓝藻防控一线
7月中下旬以来,受汛情和高温叠加影响,巢湖蓝藻呈爆发态势。为打好蓝藻防控攻坚战,印象滨湖旅投公司勇于担当,与德林海公司一同承担起南淝河入湖口至派河入湖口之间约16.8公里湖岸线的蓝藻打捞处理任务。
“我们印象滨湖有员工一千多人,带领这么多人的队伍打好蓝藻防控攻坚战,我必须冲在第一线。”方彪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方便深入湿地、浅滩查看蓝藻情况,即使是大晴天,方彪也总是穿着一双长筒雨靴,每天两三万步下来,脚上先后磨出了十几个水泡。“一开始觉得疼,现在穿习惯了,也感觉不到疼了。”
8月21日上午9点多,方彪又来到合肥四水厂以东约500米的湿地边,查看蓝藻治理情况。他一边啃着面包,一面查看现场施工情况。方彪患有糖尿病,血糖一直不稳定,他的车上随时准备着面包等零食,只要饿了就拿出来吃一点,防止突发低血糖眩晕症状。
“这里水系不畅,被风吹过来的蓝藻容易在这聚集生长。我们正在改造微地形,根据不同水位,种植不同的水生植物,在疏通湿地水系的同时,为各种鸟类和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在蓝藻打捞施工现场,印象滨湖组织的挖泥船正在对湿地进行微地形改造,一旁,蓝藻打捞船、导流机正在作业,处理湿地内残存的蓝藻。
“原状态”不等于“原生态”,方彪介绍,通过微地形的改造和水生生物的种植,能实现治藻、治水、生态的有机结合。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理,目前,这里的蓝藻情况已明显好转。
土洋新老
多措并举治理巢湖蓝藻
最令方彪痛心的,是汛期以来巢湖大量的入湖垃圾。方彪告诉记者,巢湖水位最高时较平时上涨了3米多,沿岸陆地上的固体废弃物和巢湖各支流汇入的水草、枯枝、垃圾等受东南风和南风影响,汇集到我区巢湖沿岸。“7月20日以来,我们总共打捞了近3万吨垃圾。这些垃圾如果不及时打捞,腐烂在水里,对巢湖水质的影响是不可想象的。”
结合公园的日常管养,印象滨湖公司购买了专业的破碎机,对打捞上来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破碎堆肥后,作为有机肥循环利用,起到改良土壤和节约成本的作用。“今后,我们还将研究如何将打捞上来的蓝藻处理成可供绿化使用的有机肥料,实现蓝藻打捞和园林绿化的有机结合。”方彪说。
为打好蓝藻防控攻坚战,根据相关专家意见,方彪带领印象滨湖公司一千多名员工,采取人工+机械、“搅”“捞”结合等多种方式打捞处理蓝藻。控藻船、曝气船、挖泥船、冲锋舟、藻水分离车、移动式高压控藻泵等一百多台船只车辆设备投入蓝藻治理。“不管是土办法、洋办法、新办法还是老办法,只要对蓝藻防控有利的,我们应用尽用。”
“等巢湖水位降到10.5米以下后,我们和德林海公司将立即组织抢修设施设备,巢湖沿岸原有的24个控藻平台可以源源不断向塘西河、派河藻水分离站输送藻水进行处理,原有的3口深井控藻平台也将恢复使用。”方彪介绍,这些蓝藻处理设施设备投入使用后,每天可处理藻水30万吨左右,让巢湖沿岸包河段的蓝藻处理更高效。
“人生短暂、不断夯实、努力前行、完成使命。”这是方彪在多年基层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感悟。在方彪看来,尽管基层工作繁杂辛苦,但是做这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时,自己感到幸福开心,也更好地完成了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