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栏目

媒体报道

【合肥日报】激荡改革潮 澎湃新动力!

文章作者:印象滨湖旅投 文章来源:合肥印象滨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19-01-17 浏览次数:3129

激荡改革潮 澎湃新动力

合肥谱写改革发展生动乐章

  滨湖湿地公园美景 记者 张大岗 摄

  家庭医生上门服务 记者 苏玲 摄

  蜀山区南岗镇鸡鸣村村民展示《股权证》 记者 苏玲 摄

  一艘满载货物的轮船驶离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 记者 苏玲 摄

  我市实施林长制23个重点项目之一的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色美不胜收。 记者 张大岗 摄

  “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效率。 记者 张大岗 摄

  高新区灯火璀璨 张玉进 摄

  合肥创新驱动跑出加速度,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市场活力持续释放……一项项亮眼的成就犹如跳动的音符,谱写出我市改革发展的生动乐章。去年以来,合肥市下大气力狠抓落实,推动改革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取得新突破,为全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流程改革让开办企业更便捷

  1月14日上午,来自德国的亚历山大和英国的威廉在委托代理人的帮助下,很快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窗口完成外商投资企业登记备案。三个工作日后,他俩就能拿到合资创办企业的营业执照。他们告诉记者:“合肥的发展速度很快,创业环境很好,开办企业的手续也不繁琐,相信在这里我们会找到更多的商机。”

  随着合肥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在肥投资创办企业的程序越来越简化。去年6月30日,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外商投资企业工商登记与商务备案“一口办理”。工商部门在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外商投资企业商务备案”功能,让外资企业可以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填报相关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我市在上海松江设立了全国首台跨省异地通办商事登记全业务自助一体机,这是合肥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的又一创新举措。2018年12月26日,施亿洛通风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邹翌生在上海松江通过该一体机成功领取到了合肥的营业执照,体验了足不出“沪”,跨省办照的便捷。

  去年,我市以优化环境、提升效能为着力点,全面展开“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在全省率先实现企业开办3日、不动产登记5日办结。优质的营商环境激发双创活力,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超20万户。

  农村“三变”改革让农民得实惠

  土地确权政策实施后,不仅让农民吃下了“定心丸”,也让他们更进一步享受着土地带来的红利。去年10月份,巢湖市庙岗乡莲花社区的钱耕树一家7口领到了土地分红股金350元。这是该社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为他家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收益。“三变”改革后,莲花社区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建集中式屋面光伏电站、红薯种植及粉丝加工项目、争取扶贫资金兴建扶贫产业园、发展物业经济等多种方式,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达83.5万元。

  像钱耕树一样受益于“三变”改革的农民不在少数。肥东县探索唤醒“沉睡农房”有效办法,开发建设六大民宿区,实现旅游收入超亿元。据悉,去年,我市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完成,共有306个村居完成“三变”改革。这些改革落地生根,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

  医疗改革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十年磨一剑!去年是新医改推进的第十年。合肥在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道路上作出了不懈探索。

  “基层医改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切实降低了百姓的就医负担。”市卫计委有关负责人说。在基层医改过程中,服务模式变化无疑是一大亮点。如今,社区医生普遍告别了“坐堂医”模式,主动进家入户。

  这一变化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陈村路社区“健康小屋”,五里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定期来到这里,为周边居民提供基本医疗、预约体检、慢病筛查、用药指导等多重服务。据五里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孙成云介绍:“健康小屋相当于中心的‘派出机构’,考虑到部分社区距离中心较远,我们就派医生到健康小屋,就近为社区居民服务,为居民健康提供保障。”“现在有个小毛病,我们都是直接给家庭医生打电话,他们的服务态度很好,有些小问题,当场就给解决了,根本不需要再去医院挂号,真是名副其实的‘家庭医生’。”谈及这项服务,居民周柏林感触颇深。

  2018年,合肥市医疗卫生和医保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市、县两级医改(医保)管理机构全部挂牌成立。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合肥始终走在改革实干的路上。去年,全市各领域改革进展顺利,试点成效明显,基层探索亮点纷呈,改革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蹄疾步稳,方能谋深致远。随着一项项举措相继出台,一步步探索付诸实践,一个个变化清晰呈现,合肥将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把改革推向深入。 ·本报记者 方娟


激荡改革潮 澎湃新动力

合肥谱写改革发展生动乐章

  滨湖湿地公园美景 记者 张大岗 摄

  家庭医生上门服务 记者 苏玲 摄

  蜀山区南岗镇鸡鸣村村民展示《股权证》 记者 苏玲 摄

  一艘满载货物的轮船驶离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 记者 苏玲 摄

  我市实施林长制23个重点项目之一的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色美不胜收。 记者 张大岗 摄

  “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效率。 记者 张大岗 摄

  高新区灯火璀璨 张玉进 摄

  合肥创新驱动跑出加速度,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市场活力持续释放……一项项亮眼的成就犹如跳动的音符,谱写出我市改革发展的生动乐章。去年以来,合肥市下大气力狠抓落实,推动改革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取得新突破,为全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流程改革让开办企业更便捷

  1月14日上午,来自德国的亚历山大和英国的威廉在委托代理人的帮助下,很快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窗口完成外商投资企业登记备案。三个工作日后,他俩就能拿到合资创办企业的营业执照。他们告诉记者:“合肥的发展速度很快,创业环境很好,开办企业的手续也不繁琐,相信在这里我们会找到更多的商机。”

  随着合肥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在肥投资创办企业的程序越来越简化。去年6月30日,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外商投资企业工商登记与商务备案“一口办理”。工商部门在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外商投资企业商务备案”功能,让外资企业可以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填报相关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我市在上海松江设立了全国首台跨省异地通办商事登记全业务自助一体机,这是合肥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的又一创新举措。2018年12月26日,施亿洛通风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邹翌生在上海松江通过该一体机成功领取到了合肥的营业执照,体验了足不出“沪”,跨省办照的便捷。

  去年,我市以优化环境、提升效能为着力点,全面展开“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在全省率先实现企业开办3日、不动产登记5日办结。优质的营商环境激发双创活力,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超20万户。

  农村“三变”改革让农民得实惠

  土地确权政策实施后,不仅让农民吃下了“定心丸”,也让他们更进一步享受着土地带来的红利。去年10月份,巢湖市庙岗乡莲花社区的钱耕树一家7口领到了土地分红股金350元。这是该社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为他家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收益。“三变”改革后,莲花社区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建集中式屋面光伏电站、红薯种植及粉丝加工项目、争取扶贫资金兴建扶贫产业园、发展物业经济等多种方式,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达83.5万元。

  像钱耕树一样受益于“三变”改革的农民不在少数。肥东县探索唤醒“沉睡农房”有效办法,开发建设六大民宿区,实现旅游收入超亿元。据悉,去年,我市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完成,共有306个村居完成“三变”改革。这些改革落地生根,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

  医疗改革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十年磨一剑!去年是新医改推进的第十年。合肥在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道路上作出了不懈探索。

  “基层医改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切实降低了百姓的就医负担。”市卫计委有关负责人说。在基层医改过程中,服务模式变化无疑是一大亮点。如今,社区医生普遍告别了“坐堂医”模式,主动进家入户。

  这一变化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陈村路社区“健康小屋”,五里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定期来到这里,为周边居民提供基本医疗、预约体检、慢病筛查、用药指导等多重服务。据五里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孙成云介绍:“健康小屋相当于中心的‘派出机构’,考虑到部分社区距离中心较远,我们就派医生到健康小屋,就近为社区居民服务,为居民健康提供保障。”“现在有个小毛病,我们都是直接给家庭医生打电话,他们的服务态度很好,有些小问题,当场就给解决了,根本不需要再去医院挂号,真是名副其实的‘家庭医生’。”谈及这项服务,居民周柏林感触颇深。

  2018年,合肥市医疗卫生和医保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市、县两级医改(医保)管理机构全部挂牌成立。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合肥始终走在改革实干的路上。去年,全市各领域改革进展顺利,试点成效明显,基层探索亮点纷呈,改革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蹄疾步稳,方能谋深致远。随着一项项举措相继出台,一步步探索付诸实践,一个个变化清晰呈现,合肥将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把改革推向深入。 ·本报记者 方娟


关闭